查看原文
其他

四个“斜杠”青年的样子

工人日报摄影部 工家视界 2021-05-02

“斜杠”青年是指那些不满足于单一职业,为追求个性发展从事多种职业的人。他们以年轻人居多,由于身份的多重性,他们在自我介绍时常用“/”区分,故称为“斜杠”青年。


↑点击视频,“斜杠”青年有话说。


曾琪

大学生/签约音乐人/广告人/创业者


曾琪今年21岁,是郑州西亚斯学院学习编程的一名大四学生。在大部分同学都为找工作忙碌的时候,身为“斜杠青年”的曾琪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。

“最让我有获得感的,是熟悉我的人不会再把我当花瓶看。”曾琪说,她认为的斜杠青年应该有真东西,有内涵,做好主业后再去延伸,“能够帮助到别人,才能够被别人认可”。


↑3月27日上午,曾琪在学校图书馆中看书。为了从事喜欢的广告工作,大学期间曾琪几乎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广告营销类的书。


↑3月27日下午,曾琪来到自己的公司,担任公司合伙人的她在会议中讲解自己的营销文案。


↑3月27日晚,曾琪回到家中将前几天在国外购买的化妆品打包寄给自己的粉丝,海外代购是她的另一项副业。


↑曾琪喜欢猫,一个人在家时,三只猫咪就是她最好的朋友。



刘旸

英语老师/单口喜剧演员


“从新东方到单口喜剧,从内核上说,我其实在做一件事,就是满足我的表达欲。”刘旸毕业于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,是一名地道的理科生。但由于从小喜欢说话,英语不错,他毕业后选择了去新东方当老师,而且一干就是9年。2014年,刘旸调回北京工作,恰逢国外单口喜剧在国内兴起,多年的讲台经验让他毫不费力地就登上单口喜剧的舞台。


“最让我享受的就是把大家逗笑,获得那种即时的满足感。”如今,刘旸的教师工作早已驾轻就熟,他更享受的是每周有几个夜晚,他站在北京某个小剧场的聚光灯下,一人持麦而立,妙语连珠之后等待观众们爆发出的阵阵笑声。


“我并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‘斜杠青年’,只是这一切自然而然发生了,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。”刘旸说。

 


↑3月28日晚,刘旸在北京CBD 内一家书店的小剧场里进行单口喜剧演出。


↑演出的小剧场位于北京各处,有的是在书店,有的则是社区文化馆中。一场的观众一般在百人左右,互动性很强。


↑3月28日晚,上台前的刘旸。


↑演出结束后,刘旸接受一家媒体采访。从新东方知名教师到单立人签约演员,如今刘旸已经在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。



任宇佳

外企白领/舞蹈老师


除了自己的本名之外,任宇佳还有两个常用的称谓。一个叫Mandy,另一个叫小鱼老师。叫Mandy的时候,她是在北京CBD一家外企工作的白领;叫小鱼老师的时候,她是在工作室里翩翩起舞的老师。


“不是有一种流行说法,说是要把自己当作公司的CEO来经营自己的人生吗?是这个社会给了我们更多选择,我们才有机会同时做其它更多的事情。”任宇佳说。


↑3月23日,任宇佳利用周末时间在她的舞蹈工作室授课。


↑任宇佳工作地点位于国贸,是一名外企白领。


↑3月26日晚上9时,加完班的任宇佳等公交车回家。



戴安妮:

国企职员/民宿老板/公众号运营者


“我的工作是一种内敛的,向内收的,经营民宿和写公号对我来说是一种向外探索的过程,对本职工作来说也是有益的补充。”大学毕业后,戴安妮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工作,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固定。

 

“做这些工作会让我觉得更充实,年轻人总是要折腾点自己的事业的,而且如果是出于一种真正的喜欢,你慢慢积累,赚钱会是一个必然的结果。”戴安妮说。


↑3月22日中午,戴安妮利用公司午休时间来给自家民宿做保洁。


↑打理完毕后,戴安妮拍拍腿上的灰,下午还要上班。


↑戴安妮的正是工作是国企职员。


随着社会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知识更新和事业拓展,强调以多种职业体验来获得个人价值的多元提升。互联网的发展则为他们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,做一名“斜杠”青年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。


工人日报3月31日4版↓



摄影 吴  凡

视频 吴  凡  窦菲涛


工人日报摄影部微信号    第106次推送


点击以下 “关键词” 查看更多往期内容

【往期回顾】

两会来啦,看看今年两会有啥不一样!

上元灯会,故宫秒变紫禁城丨直击元宵节夜游故宫

mā jié

一桌年夜饭,背后有多少人在起早贪黑丨跟踪一只辣椒的进京之旅

夜27

工人日报2018年度图片精选

生于1979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杨登峰的2018

努力奔跑 · 精准记录 | 于文国:2018摄影作品选

“珍惜职业的最后时光”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许之丰的2018

26个拍摄的理由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吴凡的2018

新闻之外的生活 | 工人日报摄影记者王伟伟的2018

“11·28”张家口爆燃事故后,寒风中等候的大货车司机

40年里我们的第一次丨工人日报独家影像档案

“我们在现场”丨2018年记者节特辑

垃圾场中我是歌手,外卖路上演员诞生丨北京打工者走上梦想舞台

拳击美少女梦想成为世界拳王丨上演中国版《摔跤吧,爸爸!》

98抗洪20周年丨70张独家历史照片,看完泪奔!

北京奥运回首 | 十年之后,油和米还能否再找一个拥抱的理由?

打“浒”记 | 到青岛看草原,像海草在浪花里舞蹈

奋斗者的幸福时光丨60多年全国劳模疗休养图鉴

长安街上掌灯人丨华灯班守护253基华灯60年

海上的日子丨103个小时、1140海里全程记录海员的真实生活

“一个平庸的博士不如一个匠士”丨“匠士”的诞生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